快速导航
产品中心
分类
美妆行业遭炮轰:补水到底是不是一场“谎言”?
来源:产品中心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12 13:11:21

  视频中,一位自称刚入行的小配方师,抛出一连串质疑。其中让我们消费者最震惊的,莫过于一场

  视频指出 :皮肤是不能也不需要补水的。 那么市面上所有补水产品的研发,都是在“骗饭吃”。

  一来,深层皮肤含水量基本恒定,不需要补。二来,皮肤外层的角质层是疏水层,水想补也补不进去。

  皮肤表皮层从内到外分为:基底层、棘层、颗粒层、(透明层)、角质层,水分也是由内到外慢慢地减少,基底层大概还有70%的水分,到了角质层可能就只有20%左右了。

  而角质层是疏水层,水进不去,皮肤内的水分却能够最终靠表皮蒸发散失,称作“经皮水分流失”,出汗情况下,水分损失更多。

  这就好像一个漏斗,从内向外分泌 (油脂、汗水) 很容易,而从外向内灌水,就很难实现了。

  比如护肤品中的油脂、成膜剂等可以在皮肤表明产生一层膜,起到皮脂膜类似的作用;含有神经酰胺 、脂肪 酸、吡咯烷酮羧 酸这些成分的护肤品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补充细胞间质和NMF,巩固屏障;透明质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“锁住”水分,甘油能吸收环境及皮肤深层的水分,维持角质层水含量,也不会让水分流失太快。

  虽然给皮肤补水通过涂抹是很难实现的,更不用说“拍一拍能让爽肤水吸收”这种无稽之谈。

  因为,补水是几十年来消费者约定俗成的名词,在配方师眼里,即认定为保湿功效。而“保湿”可是实实在在有功效验证的。

  之所以叫老婆饼,而不叫“面粉糖油饼”,可能也只是因为几十年大家都习惯了这么叫,也都默认了饼里没老婆。

  而补水产品,虽然不能直接“补”水,但是具有一定舒缓、保湿功效,能够让使用者皮肤表皮含水量变高,减少水分流失,其实就等于普通消费者眼里的“补水”了。

  所以,补水从技术语言上讲,是保湿。国家法规的26个功效宣称里,从来没有“补水”功能,但是一直都有“保湿”功能。

  可以说,法规一直在守护市场的底线。 但是市场语言需要仔细考虑消费者的接受度和通俗性,还应该要考虑媒体传播的便捷性。

  你让十几年前一条10秒钟的电视广告,给你讲清楚皮肤结构,讲配方上的保湿,也是不现实的。

  今天的大家通过配方成分学习,了解了技术派眼里补水和保湿的区别,但没必要去大骂前辈们的努力,这只是不同时代的市场传播语言而已。

  当我们处于干燥环境下,是不是明显感觉皮肤发紧发干?连空气中的湿度都能影响皮肤状态,更加不用说直接涂抹在表皮了。

  使用爽肤水、喷雾,室内加湿器,或是直接喝水,都是一种手段而已,目的都是增加皮肤表层含水量。法规将其定义为“保湿”,消费者也可以把这样的一个过程理解为“补水”,这只是技术语言和市场语言的区别而已,没有必要将两者对立。

  除此之外,水也是一种介质,可以溶解很多活性成分,能够经皮输送完成美容的目的,这也就是配方师们背后的劳动成果了。

  要知道,任何一款好产品的 诞 生,背后离不开用户的需求和配方师们的努力。

  虽然美妆行业里总有一些丧尽天良、制造骗局的搅屎棍。但相信,护肤品这个行业更多的人正在坚守着自己的底线,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做原料研究,为做出更好的产品不断突破。

  其实,早在2021年1月1日化妆品行业正式实施“根本”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业内称之为四个“最”——最严谨的标准、最严格的监管、最严厉的处罚、最严肃的问责。 言言之前也刚刚科普过,传送门

  比如宣称有“保湿”功效的化妆品,能够最终靠文献资料或研究数据、实验室试验、消费者使用测试、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等方式来进行功效宣称评价。

  目前一个合格的化妆品从研发、稳定性考查、功效验证、三方检测等需要所有的环节的配合努力,方可成功备案上市。

  也就是说,只要消费的人从正规渠道买正规的保湿产品,不管是喷雾、化妆水、乳液还是面霜,都绝不是智商税。

  中国化妆品行业能发展到今天,正是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,通过不断察觉缺陷,质疑问题,处理问题的结果。

  言言希望看到市场上涌现更多的好成分、好原料。提出质疑固然是好事,但不能运用媒体流量方式,夸大问题,断章取义,煽动消费者情绪来激化矛盾,将美妆信任度拉垮,否认所有人的努力。

  消费者需要科普,但更需要真相!如果今天 的文章对你有 帮助,请记得点击个”在看“, 关注言言, 带 你科学变美不踩雷 !